【社会实践】在田野中收获线)
来源:饲料颗粒机 发布时间:2024-08-11 18:03:43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帮助广大学子积累经验,经受锻炼,增长才干,7月28日-8月2日,赴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调研服务队在安康市内多个地区展开了实地调研活动。
流水镇是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一个下辖村,这里山乡野趣与平湖风光兼备,湖光山色,壮丽秀美,人文景点密布,具有极高的调研价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队员们抵达古镇,对此地的鱼类养殖进行了参观和调查。通过一定的调查,队员们得知,流水镇周边主要采取网箱养殖的方式,以此节省开挖鱼池需用的土地、劳力,且能充分的利用水体和生物资源。
队员通过一路走访调查,对流水镇捕捞作业模式有了深入了解,流水镇将优越的湖泊渔业环境与高产的网箱养殖技术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单纯捕捞作业模式,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形成了高效的市场竞争力,促使湖泊网箱养殖快速地发展。且在周边鱼类养殖的带动下,以水产品加工业为主的镇、村办企业快速地发展,成为平潭县重要的出口基地。与此同时,同学们也对该模式下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专业相关知识,一同探讨解决方案,希图能够为流水镇水产养殖的逐步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站:高新秦巴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在你我身边
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积极做出响应国家号召,给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努力为本土青年提供创业指导和机会,秦巴众创空间应运而生。秦巴众创空间以为创业者提供相比来说较低成本的创业环境为宗旨,目前已升格为陕南首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其通过沙龙、训练营、培训、大赛等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交流圈的建立,通过提供场地、举办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产品展示、观点分享和项目路演等的平台。此外,秦巴众创空间还向初创公司可以提供其在萌芽期和成长期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帮助新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据了解,秦巴众创空间已经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有意向创业的青年人提供所需的技术指导。在这里,队员们被其中所蕴含的现代化和开放的气息所感染,看到了许多新奇的创意。“众创空间的使命,就是帮助那些有创业梦想的人,完成从鸡蛋到小鸡的创业过程。给大学生以指导,给返乡创业者以机会。”秦巴众创空间总经理朱魏军如是说。
通过参观秦巴众创空间,队员们对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创业热情,并且深刻感受到,跟着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更应担负国家使命,勇于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潮流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安康是全国最大的生态富硒区,被誉为“中国硒谷”,是全国富硒面积最大、地层最厚,硒储量大、浓度适中,属于全世界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硒具有护心脑、保肝肾、防辐射、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被誉为“生命的火种”、“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经国家普查,安康以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形成了以县为中心覆盖全市范围的富硒区,大面积的土壤,多数的农作物、畜产品、经济作物、干鲜果品等硒含量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被专家一致评价为“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
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自成立以来,极大地带动秦巴地区及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崛起和农民增收,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充分挖掘了安康富硒特色资源的优势和潜力,进而推进全国富硒产业健康发展。而队员们通过参观研究院,也对富硒产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几经奔波,调研活动顺利结束,同学们获益良多。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个人的发展,也对创新创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张士军 徐哲)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探索渔业科学行业的基本发展状况,7月30日-8月8日,动科学院赴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三下乡”服务队从杨凌出发前往安康水产工作站,开展为期10天的服务调研活动。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去实践,便很难理解平日书本里学习的专业相关知识。此次三下乡之行,水产同学们走进水产站,切实了解科研实践中的渔业养殖。队员们来到实验室,学习使用科研人员平日里所用的分析天平、显微镜等专业实验仪器;走进饲料厂,了解颗粒饲料机和膨化饲料机等不一样的种类的饲料制造仪器的具体用途;参观匙吻鲟育苗池,体验在当今现代化养殖设备的帮助下高质高效的养鱼过程。同学们在科研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求真知。队长杨世博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自己认识了各种鱼类,从营养、免疫等方面了解到了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养鱼,从而为自己后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服务社会社会是实现高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此次三下乡,队员们们还准备了丰富的社会调研等活动,带领大家深入农村,了解社会。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还走进当地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为水产站员工子女辅导功课,向其讲述大学生活,播散希望的种子,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此外,队员们还利用休息时间,为水产站内的工作人员分发防暑小贴士,提醒在炎热夏天辛苦招待队员的老师及工作人员们注意防暑保证自身健康。
队员谢子钰看到站内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撒网工作时颇有感触地说到:“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们应通过发挥大学生的作用回馈社会,为社会的和谐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我们会珍惜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在闲余时间帮助站内老师们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学习。”
马克吐温说:“娱乐活动是为学习准备好,又是学习后恢复疲劳的良药。”为保证实践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丰富调剂队员们的“下乡”生活,在站内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还开展了其他丰富活动。
大家来到安康博物馆,参观“抗战纪念”、“法书名绘”、“汉江奇石”等展厅,领略安康丰饶资源、深厚历史;前往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的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所,聆听“中国硒谷”安康的硒发展;最后,队员们还参观了安康秦巴众创空间,在工作作人员的介绍下了解国家为大学生创业出台的的优越政策。此行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的同时更丰富其文化素养。
本次“三下乡”活动帮助我校同学将平日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激发我校同学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奋发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更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的深层发展。有助于培养西农学子“诚、朴、勇、毅”的美好品格。(张士军 程丹雨/文 谢子钰/图)
东营,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自1983年10月建市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水利建设当做农业命脉、国民经济命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来抓,在排水工程、灌溉工程、蓄水工程、水保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防潮工程等方面的基本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水利建设从工程水利逐步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方向发展,在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为丰富社会实践经历,提高对水利工程的认识,加深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7月27日-8月3日,水建学院赴东营市水利建设调研服务队一行到达东营市,开始对南水北调工程、引黄灌溉工程、孙武湖水利景观工程及黄河入海口等进行当地考验查证调研,学习和汲取东营市水利建设的伟大成果。
7月27-28日,团队首先联系了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队伍来到东营市南水北调工程工地进行当地考验查证。在考察中队员们了解了壮观的小清河王道闸,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二干、三干渠道工程。工地的工程师和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的介绍了南水北调的具体运行方式,以及工程中包括闸门、倒虹、渡槽、箱涵、泵站等水工建筑,并对大家的提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队员们可谓是收获颇丰。最后,队伍参观了南水北调工程指挥部。
7月29-31日,团队一行来到东营市广饶县孙武湖水利风景区,对景区内的水利设施进行调研考察。孙武湖坐落于广饶县城东新区,是对原淄河河道疏浚拓宽,加固河岸,分段建坝,梯级拦蓄河道串联式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补源为主,兼顾灌溉、景观、生态等效益的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而且是亚洲最大水上景观工程。在孙武湖景区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从下游至上游依次参观了泄洪闸门、四个中小型橡胶坝、抽水泵站、溢流坝以及各级水库,对孙武湖的整体布局和相关水利设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颇多。
8月1-3日,团队一行到达黄河入海口,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形态等进行勘察,发现黄河入海口农业污灌问题严重,并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查阅大量资料,请教水利局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并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认可。大幅度的提升了队员们对学好水利专业信心、坚定了为中国水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的信念。
一周的实践活动告一段落,队员们感悟颇多。队员刘士达感慨道:“亲身调研实践让我感到激动与震撼。我们学到了好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队员郭大港说:“通过实践学习,我对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伟大举措赞叹不已,南水北调工程的确是功在当下,利在春秋。我也会促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自己。”队员王晴说:“看到工作环境艰辛与工程规模浩大的鲜明对比后,我心里由衷的钦佩工作人员的能力和付出!每个水利人都应该有水的沉着冷静、脚踏实地,做到上善若水!”
此次调研,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社会实践经历,而且让队员们学到了大量的课外知识,增强了大家对作为一名水利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坚定了他们满怀斗志地投身于水利建设与造福人类的决心!(李翔宇 王鹏飞)